上海目镜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OPHTHAL-BRIGHT BIOMEDICINE TECHNOLOGY


中枢神经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1(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突变导致 SMN 蛋白功能缺陷所致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SMA 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变性和丢失导致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

 

SMA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致病基因 SMN1 位于 5q13.2,编码运动神经元存活蛋白(SMN)。SMN 是一个广泛表达的管家蛋白。SMN 作为亚单位与 Sm蛋白结合,以 SMN 复合体形式募集 Sm 核蛋白和小核核糖核酸(snRNAs)组装成核糖核蛋白复合物(snRNPs)。snRNPs 的主要功能是参与 pre-mRNA 加工,调节 mRNA 的转运、代谢和翻译。SMN 失功能仅仅特异性影响运动神经元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SMA 发病率为 1/10 000~1/6000,携带率为 1/50~1/40。中国尚无 SMA 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

 

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发病年龄可以从出生前(宫内发病)开始,表现为胎动减少,也可以在成年后。根据发病年龄、获得的运动功能及病情进展速度,可以将 SMA 分为 4 型:

1. SMAⅠ型 又称 Werdnig-Hoffman 病,1/3 患者在宫内表现为胎动减少,出生时为松软儿。患者在 6 个月内发病,平均发病年龄在生后 1 个月。表现为全身松软无力,严重肌张力低下。由于舌、面和咀嚼肌无力,大多数患儿出现吸吮和吞咽困难,可见舌肌萎缩和震颤。肋间肌受累可以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胸部呈钟型外观。下肢较上肢受累重,近端较远端严重。严重躯体中轴部位肌无力使患儿不能控制头部运动,不会抬头或翻身,没有独坐能力。卧位时,双下肢呈髋外展、膝屈曲的蛙腿体位。肌肉萎缩多不明显,部分患儿轻度关节畸形。患儿智力好,腱反射消失,四肢感觉正常。患儿肌无力进行性加重,最终失去所有自主运动能力,鼻饲喂养,反复呼吸道感染而致呼吸衰竭。80%患儿 1 岁内死亡,很少活过 2 岁。

2. SMAⅡ型 患儿生后 6 个月内发育正常,可以获得从卧位到独坐的能力。之后出现运动发育停滞,通常在生后 18 个月内出现症状,表现为缓慢加重和近端为主的全身性肌无力和肌张力低下,导致运动发育落后。查体可见四肢肌肉无力及舌肌萎缩和震颤,50%患者可见手部震颤。患儿可以独坐,但始终不能独立行走。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脊柱侧弯,可快速发展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早期可以出现大关节挛缩。一般可存活至 10~20 岁。智力正常。

3. SMAⅢ型 又称 Kugellberg-Welander 病。生后 1 年内运动发育正常。从幼儿期至青少年期均可发病,可以获得独立行走的能力。根据发病年龄,该病又可以分为Ⅲa 和Ⅲb 两个亚型,Ⅲa 型发病在 3 岁前,Ⅲb 型发病在 3 岁后。50%Ⅲa 型患儿在 14 岁左右失去独走的能力,伤残程度较Ⅲb 型重。患儿肌无力呈缓慢加重,近端肢体为主,早期可以呈节段性分布。预后相对较好,患者可以行走多年,后期可能出现脊柱变形。可以存活至中年,智力正常。

4. SMAⅣ型:又称成人型 SMA。多在 30~60 岁发病,表现出显著的四肢近端无力,尤其是肢带肌无力,病情进展缓慢,寿命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