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目镜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OPHTHAL-BRIGHT BIOMEDICINE TECHNOLOGY


肝脏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第13号染色体的ATP7B基因突变导致体内铜离子转运及排泄障碍,铜在肝脏、神经系统、角膜、肾脏等脏器蓄积,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如果不治疗,疾病发展可致命;如果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可有正常的生活和寿命。


ATP7B位于13q14.3,含21个外显子,编码铜转运蛋白-P型ATP酶。已报道的ATP7B突变超过500种(http://www.hgmd.cf.ac.μk),存在人种差异,中国人最常见突变是c.2333G>T,p.R778L(34.5%)、c.2621C>L,p.A874V(11.9%)和c.2975C>T,p.P992L(9.7%)。ATP7B基因突变导致P型ATP酶功能障碍,肝脏铜蓝蛋白合成减少,胆道铜排泄障碍,铜在肝脏沉积,肝细胞坏死,所释放的游离铜沉积于神经、肾脏、角膜等其他脏器,导致多脏器损害。


肝豆状核变性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30000,ATP7B基因突变携带率为1/90。近年来不同研究表明,其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

肝豆状核变性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年龄多为3~60岁,也有8个月及70多岁发病的患者报道。儿童患者多以肝脏受累为首发表现,青少年及成人以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较多。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是病理基础,可表现为无症状的转氨酶持续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震颤、共济失调、舞蹈症、自主运动障碍、肌张力障碍,一些患者表现为面具脸、四肢僵硬、步态异常等。一些患者合并精神行为异常,如淡漠、攻击行为、性格改变等。肾脏受累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微量蛋白尿等。血液系统受累可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致血液三系下降、凝血功能异常等。相对少见的受累系统还包括骨关节、心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

目前国际上肝豆状核变性的几项临床试验包括:VTX-801基因疗法试验、UX701AAV介导的基因转移治疗试验、ALXN1840治疗得到铜和钼平衡试验,前两者是以AAV为载体用以递送ATP7B基因的校正版本。